海外政策底已現,中美政策底共振下中資股迎來反轉機遇!7.24政治局會議后國內政策底逐步夯實,綜合近期美聯儲貨幣政策信號與海外資產表現,我們判斷海外政策底已出現,困擾市場的核心因素中美利差見拐點,意味著A股市場底的最后一環——中美“政策底”共振已經形成!
鮑威爾的偏鷹表態是否推遲海外政策底的到來?我們維持11.4來的判斷:中美政策底共振機遇已現!歷史上來看,在美聯儲尚未明確表態加息周期已經結束時,如若美債利率出現過于快速的下行,聯儲官員往往會進行鷹派表態對市場預期進行調節,但決定聯儲操作的依然是就業與通脹兩大核心指標。從11月議息會議表態、美國消費和就業數據等要素判斷,海外貨幣政策轉向跡象漸明。另一方面,中美元首即將進行的會晤意味著中美關系的邊際緩和,這往往有助于A股風險偏好的修復。
近期TMT行情進一步發酵,如何理解和展望TMT的行情?我們4.7提出《“AI+”堪比13年的“移動互聯網+”》看好23年TMT行情機遇。從當前視角來看,TMT還是三季報與景氣預期的交集:(1)三季報的行業比較中TMT具備顯著亮點:下游傳媒行業業績環比顯著改善(游戲/廣告營銷);消費電子產業鏈復蘇較為明顯,已步入出清期末端至回暖期前段,關注投資機遇;(2)廣發策略【景氣預期行業比較框架】的指引當中,傳媒和電子均是11月的景氣預期改善推薦品種。
自由現金流框架的三季報指引如何?我們在10.17報告中基于自由現金流搭建了行業比較框架,從三季報來看自由現金流框架的指引:(1)首先關注【出清末期】的需求改善:消費電子、半導體、地產鏈、廣告營銷;(2)【回暖期】優選收入/訂單/毛利連續改善行業(服裝/軟飲/船舶/商用車);(3)【擴張期】優選效率與質量,自由現金流下滑但產能周期向上,營運能力、償債能力、ROE都改善:航空裝備、逆變器。
迎接中美政策底共振機遇,中資股啟航,港股彈性更高!海外政策底已出現,中美利差收斂與外資回補契機已經到來,A股估值溝壑收斂基本已完成,同時我們今年提出的反脆弱的應對——新投資范式“杠鈴策略”組合的超額收益可能面臨階段性下降。行業配置:A股:1. 中美政策底共振,受益估值修復:非銀金融/創新藥;2. 三季報線索:(1)自由現金流充裕+出清期需求改善:消費電子及上游(被動元件/面板)、裝修建材、半導體(射頻/存儲),(2)率先開啟主動補庫+毛利改善:化纖/白電/紡服。港股:(1)中美利差收縮敏感:醫藥/汽車/港股互聯網;(2)資本開支和庫存低位,收入改善的出清后期品種:消費電子/半導體/地產銷售鏈。
風險提示:地緣沖突,疫情超預期,流動性收緊,增長不及預期等。
來源:廣發證券
“特別聲明:以上作品內容(包括在內的視頻、圖片或音頻)為鳳凰網旗下自媒體平臺“大風號”用戶上傳并發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videos,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