\u003c/p>\u003cp>但事實上,它的兩大板塊業務“數字平臺業務”和“自營業務”,均面臨挑戰。\u003c/p>\u003cp>所謂數字平臺業務,即鏈接母嬰店和上游的品牌及制造商,類似于大型經銷平臺。這一業務收入正在持續萎縮,從2022年的3.54億縮減到2024年的2.3億,下滑35%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28/10FA89159AFF5AEA102810EB502A09C1F1C85D27_size533_w539_h1117.pn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539px; height: 1117px;\" />\u003c/p>\u003cp>海拍客小程序界面\u003c/p>\u003cp>招股書顯示,雖然其注冊買家和賣家數量在增多,但核心數據已在下滑。比如實現交易的買家數量,已經從2023年的17.2萬縮小到2024年的16.8萬,核心買家數量則從2023年的10.4萬縮減到2024年的9.4萬,縮小了9.6%。平臺總交易額(GMV)也在持續下滑,從2022年的149億下降到2023年的120億,再下降到2024年的110億,兩年縮減了26%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28/B0D415B766628888292BBB25EEF9EBB248727B95_size93_w1070_h358.pn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214px;\" />\u003c/p>\u003cp>其自營業務收入增長顯著,從2022年的5.4億上升至2024年的8億,對總收入的貢獻占比也從60.4%持續擴大到77.7%。\u003c/p>\u003cp>但這一模式投入更大,導致毛利率顯著承壓:數字平臺業務的毛利率在90%上下,自營業務的毛利率只有15%上下,加碼自營業務讓海拍客的整體毛利率從2022年的43.9%下滑至2024年的32.5%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28/6E4EFF387BCC9CF016CF2CFF1D07684DF875D5D8_size156_w1694_h712.pn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268px;\" />\u003c/p>\u003cp>加碼自營業務后,其存貨壓力也急劇增大。2022年、2023年、2024年,存貨為5950萬、4680萬、7470萬,兩年攀升26%,存貨跌價金額分別為130萬、170萬、410萬,在2024年跌價翻倍。截至2025年4月30日,其存貨已高達1.5億,較2024年底的7470萬激增了101%,存貨風險再次放大。\u003c/p>\u003cp>值得注意的是,涉及母嬰的產品對運營有著高要求,在投訴平臺上,今年陸續有消費者投訴在海拍客上購買的產品虛假發貨、購買到假嬰兒奶粉等現象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02 24億優先股壓頂,海拍客CTO抵押房產輸血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海拍客的現金流狀況比其業務表現更值得關注。\u003c/p>\u003cp>它核心壓力源于巨額的“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”及其潛在的贖回風險。這種融資工具兼具“債”與“股”的雙重屬性。一方面,作為“可贖回”股份,投資者有權在特定條件,比如未如期上市等,要求公司現金回購,包含本金以及利息,形成剛性負債;另一方面,作為“可轉換”股份,投資者可選擇在上市后轉為普通股。\u003c/p>\u003cp>截至2024年底,這部分優先股賬面價值達24億元,是海拍客在2024年負債凈額高達20億的主因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28/F6684637EE7B0450C66C7A6D6FFE4B46E3D1BF3D_size189_w1730_h396.pn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146px;\" />\u003c/p>\u003cp>還沒有成功上市,這導致海拍客深陷贖回壓力與現金流緊張的惡性循環。\u003c/p>\u003cp>截至2024年12月31日,海拍客已斥資1100萬美元(約合人民幣7800萬)回購了部分D輪優先股。而就在遞交招股書前一個月,即2025年5月30日,公司又簽訂協議,承諾在2025年6月支付2400萬美元(約合人民幣1.7億)回購更多D輪優先股,同時持有人需在2026年底前不行使贖回權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28/EC8F33986F260112B8834C524D98005F0E365C15_size166_w1738_h302.pn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111px;\" />\u003c/p>\u003cp>這兩次回購涉及600萬股,耗資近2.5億元。招股書提及7種可能觸發贖回的條件,如創始人違約、VIE失效、業務嚴重受損等,這對海拍客來說,都猶如懸頂之劍,有大規模償債的風險。\u003c/p>\u003cp>困境的另一面是,海拍客自身的造血能力嚴重不足。\u003c/p>\u003cp>2022年至2024年,海拍客報表凈利潤分別為101萬、-5654萬和-7883萬,在持續虧損,而剔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,經調整凈利潤為-1.3億、1930萬、2577萬,看起來盈利能力有所改善。但這或主要依賴大幅壓縮成本才得以實現的,近年其收入未見增長,但總員工成本從2022年的3.96億銳減至2024年的2.59億,兩年降幅達34.6%。\u003c/p>\u003cp>此外,2022至2024年,其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凈流出,分別為-1.33億、-600萬、-1.12億,三年燒了2.5億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28/24D7C357852553BA0B42EC73527D78A28C932A63_size234_w1762_h366.pn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132px;\" />\u003c/p>\u003cp>鳳凰網財經《IPO觀察哨》發現,為了維持公司運營以及應對贖回,海拍客已轉向抵押融資。2024年其計息銀行借款從2023年的220萬飆升至1.37億,抵押物甚至包括了首席技術官肖建濤及其配偶的個人樓宇,以及兩家附屬公司的資產,財務風險正在疊加。\u003c/p>\u003cp>在經營現金流持續失血、上市前景未定的情況下,海拍客資金鏈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03 “夢幻”褪色,海拍客背水一戰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海拍客的起點可謂夢幻。\u003c/p>\u003cp>1981年11月出生的趙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阿里老兵,2006就進入了阿里巴巴集團,2013年帶領團隊組建天貓國際,2015年離開阿里創立海拍客。\u003c/p>\u003cp>其核心團隊同樣有阿里系的深厚基因,首席技術官肖建濤,曾是聚劃算初期的技術負責人;對外戰略合作部總監吳濤,曾是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大區經理;首席運營官徐虹曾是阿里系淘金幣創始人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28/69688DED2053509139DCDC8A1598CC24FBF3BC01_size20_w512_h767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512px; height: 767px;\" />\u003c/p>\u003cp>海拍客創始人趙晨\u003c/p>\u003cp>在此光環下,海拍客5年就拿下6輪融資,其中雷軍的順為資本,是其第一大機構股東。\u003c/p>\u003cp>然而,現在行業環境已今非昔比。宏觀上,中國新生兒數量從2019年的1470萬銳減至2023年的900萬,盡管2024年略有回升,但出生率下滑對奶粉、紙尿褲等核心母嬰品類需求的沖擊持續存在。\u003c/p>\u003cp>行業的競爭格局也日益殘酷,天貓、京東等綜合電商憑借流量與價格優勢主導市場,2024年僅京東母嬰用戶規模就達2.5億,訂單量增長20%;抖音、快手通過直播重構消費場景;孩子王等線下巨頭加速線上化;上游品牌自建渠道也進一步擠壓著中間商的利潤。\u003c/p>\u003cp>海拍客的困境,集中折射著行業的困境。近年,垂類電商普遍遭遇嚴峻挑戰,母嬰垂類電商蜜芽關停,考拉海購也在今年悄悄關閉,有考拉海購前員工對鳳凰網財經《IPO觀察哨》感嘆,垂類電商平臺業務太小,最終只能變成綜合電商平臺上的一塊業務。\u003c/p>\u003cp>從平臺轉向自營,是海拍客的自救之舉,但這也讓其業務模式陷入撕裂,高毛利的平臺傭金業務收入持續萎縮,而支撐營收的自營業務毛利率又低,同時還需要承擔存貨積壓和更大的資金壓力。\u003c/p>\u003cp>再耀眼的創業起點,也需直面殘酷現實。若無法通過IPO獲得關鍵輸血,海拍客資金壓力將持續攀升。赴港IPO,成敗在此一舉。\u003c/p>","type":"text"}],"currentPage":0,"pageSize":1},"editorName":"謝偉","editorCode":"PF123","faceUrl":"http://ishare.ifeng.com/mediaShare/home/1601888/media","vestAccountDetail":{},"subscribe":{"type":"vampire","cateSource":"","isShowSign":0,"parentid":"0","parentname":"財經","cateid":"1601888","catename":"IPO觀察哨","logo":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1_35/B45D35C1496F67A3C7209998304C85A5B697BDBD_size8_w200_h200.png","description":"聚焦計劃在A股、港股、美股的上市的重點企業,剖析企業價值","api":"http://api.3g.ifeng.com/api_wemedia_list?cid=1601888","share_url":"https://share.iclient.ifeng.com/share_zmt_home?tag=home&cid=1601888","eAccountId":1601888,"status":1,"honorName":"","honorImg":"http://x0.ifengimg.com/cmpp/2020/0907/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.png","honorImg_night":"http://x0.ifengimg.com/cmpp/2020/0907/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.png","forbidFollow":0,"forbidJump":0,"fhtId":"","view":1,"sourceFrom":"","declare":"","originalName":"","redirectTab":"article","authorUrl":"https://ishare.ifeng.com/mediaShare/home/1601888/media","newsTime":"2025-07-07 14:41:05","lastArticleAddress":"來自北京"},"filterMediaList":[{"name":"鳳凰網財經","id":"607286"},{"name":"國際財聞匯","id":"1609082"},{"name":"銀行財眼","id":"1444240"},{"name":"公司研究院","id":"1612328"},{"name":"IPO觀察哨","id":"1601888"},{"name":"風暴眼","id":"1601889"},{"name":"出海研究局","id":"1613468"},{"name":"封面","id":"540061"},{"name":"前行者","id":"1580509"},{"name":"凰家反騙局","id":"1596037"},{"name":"康主編","id":"1535116"},{"name":"啟陽路4號","id":"1021158"},{"name":"財經連環話","id":"7518"}]},"keywords":"業務,毛利率,存貨,阿里,招股書,首席技術官,拍客,現金流,母嬰,買家","safeLevel":0,"isCloseAlgRec":false,"interact":{"isCloseShare":false,"isCloseLike":false,"isOpenCandle":false,"isOpenpray":false,"isCloseFhhCopyright":false},"hasCopyRight":false,"sourceReason":"","__nd__":"ne883dbn.ifeng.com","__cd__":"c01049em.ifeng.com"};
var adKeys = ["adHead","adBody","topAd","logoAd","topicAd","contentAd","articleBottomAd","infoAd","hardAd","serviceAd","contentBottomAd","commentAd","commentBottomAd","articleAd","videoAd","asideAd1","asideAd2","asideAd3","asideAd4","asideAd5","asideAd6","bottomAd","floatAd1","floatAd2"];
var __apiReport = (Math.random() > 0.99);
var __apiReportMaxCount = 50;
for (var i = 0,len = adKeys.length; i 來源丨鳳凰網財經《IPO觀察哨》 港股消費板塊熱度不減,又一家曾經的明星公司加入IPO之列。 近日,Yangtuo Technology Inc.(下稱海拍客)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,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人。 作為瞄準下沉市場的B端母嬰電商平臺,“海拍客”有過夢幻開局。創始團隊來自阿里系,海拍客創始人趙晨是天貓國際的創建者,其首席運營官徐虹是淘金幣創始人,其首席技術官肖建濤是阿里聚劃算初始團隊的技術負責人。僅創立三年,海拍客平臺的GMV就突破了100億元。 創始團隊的明星光環下,海拍客5年就拿下6輪融資,不乏順為資本、復星國際、高瓴等知名投資機構,其中,由雷軍和許達來在2011年聯合創立的順為資本,接連參與了海拍客的5輪投資。 然而,翻開海拍客招股書,其披露的財務數據卻并不理想,負債凈額顯示在2024年已高達20億。為了向銀行貸款,首席技術官肖建濤還抵押了自己的樓。 從光環加身到亟需補血,海拍客的上市之路,更像是一場關乎生存的沖刺。 01 “小鎮媽媽”撐起八成市場,GMV兩年萎縮26% 作為垂類母嬰電商,海拍客瞄準低線城市打出了差異化,其交易買家分布中,一線城市僅占約1%,二線城市占比約17%,低線市場買家占比超過80%,可以說是“小鎮媽媽”撐起了海拍客的核心業績。 在營收上,2022年、2023年、2024年,海拍客的收入分別為8.95億、10.67億、10.32億,增長勢頭止步于2024年,經調整凈利潤為-1.31億、1930萬、2577萬,看起來盈利能力有所改善。 但事實上,它的兩大板塊業務“數字平臺業務”和“自營業務”,均面臨挑戰。 所謂數字平臺業務,即鏈接母嬰店和上游的品牌及制造商,類似于大型經銷平臺。這一業務收入正在持續萎縮,從2022年的3.54億縮減到2024年的2.3億,下滑35%。 海拍客小程序界面 招股書顯示,雖然其注冊買家和賣家數量在增多,但核心數據已在下滑。比如實現交易的買家數量,已經從2023年的17.2萬縮小到2024年的16.8萬,核心買家數量則從2023年的10.4萬縮減到2024年的9.4萬,縮小了9.6%。平臺總交易額(GMV)也在持續下滑,從2022年的149億下降到2023年的120億,再下降到2024年的110億,兩年縮減了26%。 其自營業務收入增長顯著,從2022年的5.4億上升至2024年的8億,對總收入的貢獻占比也從60.4%持續擴大到77.7%。 但這一模式投入更大,導致毛利率顯著承壓:數字平臺業務的毛利率在90%上下,自營業務的毛利率只有15%上下,加碼自營業務讓海拍客的整體毛利率從2022年的43.9%下滑至2024年的32.5%。 加碼自營業務后,其存貨壓力也急劇增大。2022年、2023年、2024年,存貨為5950萬、4680萬、7470萬,兩年攀升26%,存貨跌價金額分別為130萬、170萬、410萬,在2024年跌價翻倍。截至2025年4月30日,其存貨已高達1.5億,較2024年底的7470萬激增了101%,存貨風險再次放大。 值得注意的是,涉及母嬰的產品對運營有著高要求,在投訴平臺上,今年陸續有消費者投訴在海拍客上購買的產品虛假發貨、購買到假嬰兒奶粉等現象。 02 24億優先股壓頂,海拍客CTO抵押房產輸血 海拍客的現金流狀況比其業務表現更值得關注。 它核心壓力源于巨額的“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”及其潛在的贖回風險。這種融資工具兼具“債”與“股”的雙重屬性。一方面,作為“可贖回”股份,投資者有權在特定條件,比如未如期上市等,要求公司現金回購,包含本金以及利息,形成剛性負債;另一方面,作為“可轉換”股份,投資者可選擇在上市后轉為普通股。 截至2024年底,這部分優先股賬面價值達24億元,是海拍客在2024年負債凈額高達20億的主因。 還沒有成功上市,這導致海拍客深陷贖回壓力與現金流緊張的惡性循環。 截至2024年12月31日,海拍客已斥資1100萬美元(約合人民幣7800萬)回購了部分D輪優先股。而就在遞交招股書前一個月,即2025年5月30日,公司又簽訂協議,承諾在2025年6月支付2400萬美元(約合人民幣1.7億)回購更多D輪優先股,同時持有人需在2026年底前不行使贖回權。 這兩次回購涉及600萬股,耗資近2.5億元。招股書提及7種可能觸發贖回的條件,如創始人違約、VIE失效、業務嚴重受損等,這對海拍客來說,都猶如懸頂之劍,有大規模償債的風險。 困境的另一面是,海拍客自身的造血能力嚴重不足。 2022年至2024年,海拍客報表凈利潤分別為101萬、-5654萬和-7883萬,在持續虧損,而剔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,經調整凈利潤為-1.3億、1930萬、2577萬,看起來盈利能力有所改善。但這或主要依賴大幅壓縮成本才得以實現的,近年其收入未見增長,但總員工成本從2022年的3.96億銳減至2024年的2.59億,兩年降幅達34.6%。 此外,2022至2024年,其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凈流出,分別為-1.33億、-600萬、-1.12億,三年燒了2.5億。 鳳凰網財經《IPO觀察哨》發現,為了維持公司運營以及應對贖回,海拍客已轉向抵押融資。2024年其計息銀行借款從2023年的220萬飆升至1.37億,抵押物甚至包括了首席技術官肖建濤及其配偶的個人樓宇,以及兩家附屬公司的資產,財務風險正在疊加。 在經營現金流持續失血、上市前景未定的情況下,海拍客資金鏈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。 03 “夢幻”褪色,海拍客背水一戰 海拍客的起點可謂夢幻。 1981年11月出生的趙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阿里老兵,2006就進入了阿里巴巴集團,2013年帶領團隊組建天貓國際,2015年離開阿里創立海拍客。 其核心團隊同樣有阿里系的深厚基因,首席技術官肖建濤,曾是聚劃算初期的技術負責人;對外戰略合作部總監吳濤,曾是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大區經理;首席運營官徐虹曾是阿里系淘金幣創始人。 海拍客創始人趙晨 在此光環下,海拍客5年就拿下6輪融資,其中雷軍的順為資本,是其第一大機構股東。 然而,現在行業環境已今非昔比。宏觀上,中國新生兒數量從2019年的1470萬銳減至2023年的900萬,盡管2024年略有回升,但出生率下滑對奶粉、紙尿褲等核心母嬰品類需求的沖擊持續存在。 行業的競爭格局也日益殘酷,天貓、京東等綜合電商憑借流量與價格優勢主導市場,2024年僅京東母嬰用戶規模就達2.5億,訂單量增長20%;抖音、快手通過直播重構消費場景;孩子王等線下巨頭加速線上化;上游品牌自建渠道也進一步擠壓著中間商的利潤。 海拍客的困境,集中折射著行業的困境。近年,垂類電商普遍遭遇嚴峻挑戰,母嬰垂類電商蜜芽關停,考拉海購也在今年悄悄關閉,有考拉海購前員工對鳳凰網財經《IPO觀察哨》感嘆,垂類電商平臺業務太小,最終只能變成綜合電商平臺上的一塊業務。 從平臺轉向自營,是海拍客的自救之舉,但這也讓其業務模式陷入撕裂,高毛利的平臺傭金業務收入持續萎縮,而支撐營收的自營業務毛利率又低,同時還需要承擔存貨積壓和更大的資金壓力。 再耀眼的創業起點,也需直面殘酷現實。若無法通過IPO獲得關鍵輸血,海拍客資金壓力將持續攀升。赴港IPO,成敗在此一舉。“小鎮媽媽”難撐起一個IPO ,海拍客CTO用樓抵押貸款輸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