\u003c/p>\u003cp>衛龍美味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2024年成績單:總收入62.66億元,同比上升28.6%;年內利潤10.68億元,同比上升21.3%。這不僅結束了公司自2020年首次突破40億元營收后連續四年徘徊的局面,更被視作突破瓶頸的重要標志。\u003c/p>\u003cp>然而,這份“喜報”的光環之下,一場劇烈的高層人事地震與業務轉型陣痛正悄然上演,引發市場深度憂慮。\u003c/p>\u003cp>光環下的轉身:CEO、CFO接連離職\u003c/p>\u003cp>就在業績創新高的時刻,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傳來:帶領公司取得這一成績的首席執行官孫亦農宣布辭職。公告稱其因“個人事務及其他業務安排”辭任執行董事及CEO職務,僅保留顧問角色。\u003c/p>\u003cp>孫亦農于2021年12月加入衛龍,任期不足四年。引人矚目的是其遠超創始人的薪酬:2022年、2023年分別高達1588.6萬元和2349.3萬元,同期董事長劉衛平的薪酬則維持在8 91.7萬元和8 93萬元水平。在業績突破、高薪加持的順境中選擇離開,外界對其“個人原因”背后的真實動因充滿猜測。\u003c/p>\u003cp>無獨有偶,距孫亦農離任僅四個月,2025年7月,效力衛龍近15年的老將、首席財務官彭宏志也宣布因“個人職業發展安排”辭任,將于8月31日正式生效。更令市場警覺的是,在辭職公告發布前幾日(7月3日、4日、7日),彭宏志連續減持公司股票99.66萬股,套現意圖明顯。2024年,其年薪高達1821.5萬元。\u003c/p>\u003cp>接替彭宏志的是34歲的執行董事余風。余風自2011年加入衛龍,擁有14年行業經驗,歷任市場中心副總裁、人力資源中心負責人等職,2024年3月升任高級副總裁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人事變動意味著短期內公司兩大核心管理職位——CEO與CFO——均發生更迭。\u003c/p>\u003cp>家族重掌舵:創始人回歸與治理隱憂\u003c/p>\u003cp>孫亦農的離去,標志著一個短暫的“職業經理人時代”的結束。其CEO職位由公司創始人之一、副董事長劉福平接任。而隨著彭宏志的離任和余風的上任,衛龍的核心管理層構成更清晰地指向一點:劉氏家族的全面回歸。\u003c/p>\u003cp>據公告披露,當前衛龍美味的五位執行董事:劉衛平(董事長)、劉福平(新任CEO)、彭宏志(即將離任)、劉忠思、余風,均屬創始人劉衛平的劉氏家族成員。具體關系為:劉福平系劉衛平之弟; 劉忠思系劉衛平、劉福平的堂弟;彭宏志系劉忠思的表兄;余風系劉忠思的表弟。\u003c/p>\u003cp>換言之,在上市后將管理權交予職業經理人(孫亦農)約四年后,衛龍美味的核心管理權柄已完全收歸創始家族手中。這種轉變在短期內完成,且伴隨關鍵崗位的離職,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市場對公司治理結構透明度、決策獨立性以及長期戰略穩定性的擔憂。\u003c/p>\u003cp>增長的AB面:魔芋爽崛起,辣條失守\u003c/p>\u003cp>細究衛龍2024年業績增長的驅動力,一個關鍵的結構性變化浮出水面:曾經的王牌產品辣條(調味面制品)風光不再,而魔芋爽等蔬菜制品異軍突起。\u003c/p>\u003cp>財報顯示:辣條失速, 2024年辣條收入26.67億元,同比僅增長4.62%,占公司總收入比重首次跌破50%至42.6%。這延續了其銷量下滑的頹勢(2021年19.36萬噸 -> 2022年15.06萬噸 -> 2023年12.44萬噸)。券商分析指出,提價策略、渠道調整以及麻辣王子等新興對手的激烈競爭是主要原因;魔芋爽扛旗,以魔芋爽為代表的蔬菜制品業務表現強勁,2024年收入同比飆升59.10%至33.71億元,超越辣條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(占比53.8%)。衛龍在該細分領域占據顯著優勢(魔芋爽品類市占率約70%,魔芋零食品類市占率約42%),成為驅動整體增長的核心引擎。\u003c/p>\u003cp>業務重心的轉移,也深刻影響著衛龍的渠道策略和市場表現。公司大力推行“渠道下沉、深度分銷”,2024年線下渠道貢獻了88.8%的收入。然而,這一戰略在落地過程中引發了諸多問題:經銷商困局, 山東、湖北等多地經銷商反饋,公司存在向經銷商壓貨、串貨嚴重、價盤混亂等問題,侵蝕了經銷商利潤,導致部分區域經銷商選擇退出。山東某縣級市經銷商張雷透露,當地代理空缺后,鋪貨工作只能由地級市經銷商代勞。湖北經銷商劉明直言,部分南方市場表現甚至不如競品麻辣王子;品類失衡, 除辣條動銷下滑,魔芋爽也面臨串貨困擾,而衛龍其他品類銷量普遍偏低,未能形成有力支撐。終端掛件類貨架資源有限,也制約了多品類的協同發展。\u003c/p>\u003cp>市場的投票:股價暴跌與未來迷思\u003c/p>\u003cp>資本市場對衛龍高層的頻繁變動和業務挑戰反應迅速且劇烈。就在CFO彭宏志辭職公告發布的次日(7月10日),衛龍美味股價單日暴跌12.97%,市值一日蒸發近46億港元。這清晰地傳遞了投資者對管理層穩定性及公司短期前景的憂慮。\u003c/p>\u003cp>盡管憑借魔芋爽的強勁表現,衛龍在2024年及2025年初股價曾經歷大幅上漲(年初至4月下旬漲幅超140%),并被納入恒生綜指及港股通,但近期的動蕩凸顯了其光環的脆弱性。高管在財報發布前夕的辭職和減持行為,更是嚴重打擊了市場信心。\u003c/p>\u003cp>雙面衛龍的十字路口\u003c/p>\u003cp>衛龍站在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十字路口。一面是魔芋爽帶來的增長新引擎和亮眼的財務數據;另一面是核心品類辣條的持續萎縮、渠道變革引發的陣痛、創始家族重掌大權引發的治理疑慮,以及短期內關鍵高管接連離職帶來的動蕩。\u003c/p>\u003cp>劉氏家族的回歸,雖有助于戰略統一和文化延續,但能否在日益復雜激烈的休閑零食品類競爭中,以更透明、高效的治理,成功推動產品多元化、穩定渠道體系、重建投資者信心,將是衛龍能否真正突破瓶頸、續寫“美味”傳奇的關鍵考驗。市場正屏息以待,觀察這家“辣條之王”如何在業績新高后,穩住船舵,穿越暗涌。\u003c/p>\u003cp>撰文丨九裘小妹\u003c/p>\u003cp>編輯|鄒貓小妹\u003c/p>","type":"text"}],"currentPage":0,"pageSize":1},"editorName":"葛瑤","editorCode":"PF216","faceUrl":"http://ishare.ifeng.com/mediaShare/home/1613602/media","vestAccountDetail":{},"subscribe":{"type":"vampire","cateSource":"","isShowSign":0,"parentid":"0","parentname":"財經","cateid":"1613602","catename":"九州商業觀察","logo":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11/7ECA49C49EABB06F5F8013F10D4E37CBD953539D_size4_w132_h132.jpg","description":"九州商業健康官方賬號","api":"http://api.3g.ifeng.com/api_wemedia_list?cid=1613602","share_url":"https://share.iclient.ifeng.com/share_zmt_home?tag=home&cid=1613602","eAccountId":1613602,"status":1,"honorName":"","honorImg":"","honorImg_night":"","forbidFollow":0,"forbidJump":0,"fhtId":"","view":1,"sourceFrom":"","declare":"","originalName":"","redirectTab":"article","authorUrl":"https://ishare.ifeng.com/mediaShare/home/1613602/media","newsTime":"2025-07-16 10:17:02","lastArticleAddress":"來自四川省"},"filterMediaList":[{"name":"鳳凰網財經","id":"607286"},{"name":"國際財聞匯","id":"1609082"},{"name":"銀行財眼","id":"1444240"},{"name":"公司研究院","id":"1612328"},{"name":"IPO觀察哨","id":"1601888"},{"name":"風暴眼","id":"1601889"},{"name":"出海研究局","id":"1613468"},{"name":"封面","id":"540061"},{"name":"前行者","id":"1580509"},{"name":"凰家反騙局","id":"1596037"},{"name":"康主編","id":"1535116"},{"name":"啟陽路4號","id":"1021158"},{"name":"財經連環話","id":"7518"}]},"keywords":"衛龍,經銷商,品類,辣條,彭宏志,魔芋,劉衛平,家族,市場,孫亦農","safeLevel":0,"isCloseAlgRec":false,"interact":{"isCloseShare":false,"isCloseLike":false,"isOpenCandle":false,"isOpenpray":false,"isCloseFhhCopyright":false},"hasCopyRight":false,"sourceReason":"","__nd__":"ne883dbn.ifeng.com","__cd__":"c01049em.ifeng.com"};
var adKeys = ["adHead","adBody","topAd","logoAd","topicAd","contentAd","articleBottomAd","infoAd","hardAd","serviceAd","contentBottomAd","commentAd","commentBottomAd","articleAd","videoAd","asideAd1","asideAd2","asideAd3","asideAd4","asideAd5","asideAd6","bottomAd","floatAd1","floatAd2"];
var __apiReport = (Math.random() > 0.99);
var __apiReportMaxCount = 50;
for (var i = 0,len = adKeys.length; i 衛龍美味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2024年成績單:總收入62.66億元,同比上升28.6%;年內利潤10.68億元,同比上升21.3%。這不僅結束了公司自2020年首次突破40億元營收后連續四年徘徊的局面,更被視作突破瓶頸的重要標志。 然而,這份“喜報”的光環之下,一場劇烈的高層人事地震與業務轉型陣痛正悄然上演,引發市場深度憂慮。 光環下的轉身:CEO、CFO接連離職 就在業績創新高的時刻,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傳來:帶領公司取得這一成績的首席執行官孫亦農宣布辭職。公告稱其因“個人事務及其他業務安排”辭任執行董事及CEO職務,僅保留顧問角色。 孫亦農于2021年12月加入衛龍,任期不足四年。引人矚目的是其遠超創始人的薪酬:2022年、2023年分別高達1588.6萬元和2349.3萬元,同期董事長劉衛平的薪酬則維持在8 91.7萬元和8 93萬元水平。在業績突破、高薪加持的順境中選擇離開,外界對其“個人原因”背后的真實動因充滿猜測。 無獨有偶,距孫亦農離任僅四個月,2025年7月,效力衛龍近15年的老將、首席財務官彭宏志也宣布因“個人職業發展安排”辭任,將于8月31日正式生效。更令市場警覺的是,在辭職公告發布前幾日(7月3日、4日、7日),彭宏志連續減持公司股票99.66萬股,套現意圖明顯。2024年,其年薪高達1821.5萬元。 接替彭宏志的是34歲的執行董事余風。余風自2011年加入衛龍,擁有14年行業經驗,歷任市場中心副總裁、人力資源中心負責人等職,2024年3月升任高級副總裁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人事變動意味著短期內公司兩大核心管理職位——CEO與CFO——均發生更迭。 家族重掌舵:創始人回歸與治理隱憂 孫亦農的離去,標志著一個短暫的“職業經理人時代”的結束。其CEO職位由公司創始人之一、副董事長劉福平接任。而隨著彭宏志的離任和余風的上任,衛龍的核心管理層構成更清晰地指向一點:劉氏家族的全面回歸。 據公告披露,當前衛龍美味的五位執行董事:劉衛平(董事長)、劉福平(新任CEO)、彭宏志(即將離任)、劉忠思、余風,均屬創始人劉衛平的劉氏家族成員。具體關系為:劉福平系劉衛平之弟; 劉忠思系劉衛平、劉福平的堂弟;彭宏志系劉忠思的表兄;余風系劉忠思的表弟。 換言之,在上市后將管理權交予職業經理人(孫亦農)約四年后,衛龍美味的核心管理權柄已完全收歸創始家族手中。這種轉變在短期內完成,且伴隨關鍵崗位的離職,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市場對公司治理結構透明度、決策獨立性以及長期戰略穩定性的擔憂。 增長的AB面:魔芋爽崛起,辣條失守 細究衛龍2024年業績增長的驅動力,一個關鍵的結構性變化浮出水面:曾經的王牌產品辣條(調味面制品)風光不再,而魔芋爽等蔬菜制品異軍突起。 財報顯示:辣條失速, 2024年辣條收入26.67億元,同比僅增長4.62%,占公司總收入比重首次跌破50%至42.6%。這延續了其銷量下滑的頹勢(2021年19.36萬噸 -> 2022年15.06萬噸 -> 2023年12.44萬噸)。券商分析指出,提價策略、渠道調整以及麻辣王子等新興對手的激烈競爭是主要原因;魔芋爽扛旗,以魔芋爽為代表的蔬菜制品業務表現強勁,2024年收入同比飆升59.10%至33.71億元,超越辣條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(占比53.8%)。衛龍在該細分領域占據顯著優勢(魔芋爽品類市占率約70%,魔芋零食品類市占率約42%),成為驅動整體增長的核心引擎。 業務重心的轉移,也深刻影響著衛龍的渠道策略和市場表現。公司大力推行“渠道下沉、深度分銷”,2024年線下渠道貢獻了88.8%的收入。然而,這一戰略在落地過程中引發了諸多問題:經銷商困局, 山東、湖北等多地經銷商反饋,公司存在向經銷商壓貨、串貨嚴重、價盤混亂等問題,侵蝕了經銷商利潤,導致部分區域經銷商選擇退出。山東某縣級市經銷商張雷透露,當地代理空缺后,鋪貨工作只能由地級市經銷商代勞。湖北經銷商劉明直言,部分南方市場表現甚至不如競品麻辣王子;品類失衡, 除辣條動銷下滑,魔芋爽也面臨串貨困擾,而衛龍其他品類銷量普遍偏低,未能形成有力支撐。終端掛件類貨架資源有限,也制約了多品類的協同發展。 市場的投票:股價暴跌與未來迷思 資本市場對衛龍高層的頻繁變動和業務挑戰反應迅速且劇烈。就在CFO彭宏志辭職公告發布的次日(7月10日),衛龍美味股價單日暴跌12.97%,市值一日蒸發近46億港元。這清晰地傳遞了投資者對管理層穩定性及公司短期前景的憂慮。 盡管憑借魔芋爽的強勁表現,衛龍在2024年及2025年初股價曾經歷大幅上漲(年初至4月下旬漲幅超140%),并被納入恒生綜指及港股通,但近期的動蕩凸顯了其光環的脆弱性。高管在財報發布前夕的辭職和減持行為,更是嚴重打擊了市場信心。 雙面衛龍的十字路口 衛龍站在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十字路口。一面是魔芋爽帶來的增長新引擎和亮眼的財務數據;另一面是核心品類辣條的持續萎縮、渠道變革引發的陣痛、創始家族重掌大權引發的治理疑慮,以及短期內關鍵高管接連離職帶來的動蕩。 劉氏家族的回歸,雖有助于戰略統一和文化延續,但能否在日益復雜激烈的休閑零食品類競爭中,以更透明、高效的治理,成功推動產品多元化、穩定渠道體系、重建投資者信心,將是衛龍能否真正突破瓶頸、續寫“美味”傳奇的關鍵考驗。市場正屏息以待,觀察這家“辣條之王”如何在業績新高后,穩住船舵,穿越暗涌。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|鄒貓小妹衛龍:業績新高下的家族回歸與暗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