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8日晚間,浙商銀行發布2025年中報。中報顯示,截至上半年,浙商銀行總資產達到3.35萬億元,比上年末增長0.63%;實現營業收入332.48億元,同比減少20.31億元,下降5.76%。其中,利息凈收入230.46億元,同比減少5.96億元,下降2.52%;非利息凈收入102.02億元,同比減少14.35億元,下降12.33%。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76.67億元,同比減少3.32億元,下降4.15%。
截至6月末,浙商銀行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1.89萬億元,比上年末增長1.69%,主要得益于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力度。負債總額3.14萬億元,比上年末增加193.07億元,增長0.62%,其中吸收存款2.07萬億元,比上年末增加1435.25億元,增長7.47%。
資產質量方面,上半年,浙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.36%,比上年末下降0.02個百分點。撥備覆蓋率169.78%,比上年末下降8.89個百分點;貸款撥備率2.31%,比上年末下降0.15個百分點。
分析認為,浙商銀行資產端結構已在調整改善,“低風險均收益”轉型成效初顯,推動資產質量持續向好。相較上年末,在資產總額增長0.63%的基礎上,該行客戶數增長約10%,表明“小額分散”資產的授信理念得到有效執行,并推動不良貸款率進一步降低至1.36%。從負債端看,浙商銀行質量提升與成本管控并重,負債穩定性得以增強。
優結構 推動板塊協同發展
上半年,銀行業普遍面臨凈息差縮窄、非息收入承壓等挑戰,對收入端和利潤端形成擠壓。報告期內,浙商銀行營收承壓的同時展現出較好的韌性。該行推進“低風險均收益”資產策略及負債結構優化工程,凈息差1.69%,較去年全年收窄2BP;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1BP,有效對沖息差收窄壓力。
受市場震蕩波動影響,非利息凈收入下降,與同業趨勢保持一致。同時,通過數字化轉型驅動降本增效,業務及管理費93.75億元,同比下降5.77%。
浙商銀行以長期主義為牽引應對行業周期性波動帶來的挑戰,持續升級對公、零售、資金同業業務經營策略,調整優化業務模式,提升中長期發展質量。“要轉變為依靠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,從拼價格的內卷式競爭轉變為差異化綜合化服務。”浙商銀行管理層曾表示。
具體來看,通過差異化綜合服務,上半年該行公司板塊穩健增長,服務實體經濟有力有效。公司板塊貢獻全行57%營收,人民幣公司存款較上年新增668億元,付息率下降近25BP,公司客戶數近27萬戶。
零售板塊補齊短板,多項指標勢頭向好。隨著零售體系建設的縱深推進,上半年,該行AUM規模邁上7000億新臺階,零售代銷中收同比增長36%。持續做大基礎客戶,做優價值客戶,做深高端客戶,零售客戶數(含借記卡和信用卡客戶)1451萬戶,較年初新增284萬戶。
同時,同業板塊積極應對外部變化,持續深化競爭優勢,自營外匯與自營貴金屬等交易業務取得歷史最優業績。平安證券研報分析指出,隨著浙商銀行戰略落地的持續深化,疊加歷史包袱不斷出清,預計未來盈利質量會逐步改善。
創特色 為長期向好積蓄動能
下半年,浙商銀行如何打好基礎、補齊短板,實現業績持續企穩向好?
據介紹,近年來該行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號召,迭代升級產品和服務,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,特別是通過場景化服務、數字化賦能,在供應鏈金融、科技金融、跨境金融等金融支持“五篇大文章”方面取得突破。
以供應鏈金融為例,通過不斷推進客群建設、場景深耕、數智轉型,此類業務正進一步成為該行服務實體經濟領域、強化風險把控的重要手段。截至6月末,浙商銀行已在電力能源、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累計服務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超8.5萬家,其中“五篇大文章”客群占比近90%。同時,供應鏈金融業務不良率僅為0.17%,長期保持較低水平。
在科技金融方面,該行新批公司授信客戶超30%為科技型企業。再從跨境金融看,上半年服務外向型企業客戶超2萬戶,同比增長9%,提供對客外匯交易服務960億美元,其中“浙銀全球交易寶”交易量達287億美元。
同時,該行持續升級數字建設,實現精細化管理,以大數據驅動升級數字投研、“浙銀數字普惠”等品牌,報告期內新增120余個業務風險模型,全面覆蓋各業務條線。
浙商銀行表示,下半年,將保持戰略定力,秉持善本金融理念,踐行智慧經營戰略,深化人文浙銀建設,進一步清晰中長期發展路徑,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,在長期主義的引領下行穩致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