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洲汽車行業領袖呼吁歐盟效仿中國,將混合動力車輛納入減排目標體系。他們警告稱,若堅持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的現行政策,歐洲最大支柱產業將面臨巨大風險。
呼吁重新評估2035禁令,中國被視為“成功樣板”
ACEA主席、梅賽德斯-奔馳CEO奧拉·凱倫尼烏斯對英國《金融時報》表示,中國在“交通領域脫碳”方面已走在全球前列,其政策支持電動車的同時,也接納多種低碳技術路線,包括混合動力。他表示,中國在充電基礎設施和供應鏈上的前瞻性投入,是電動化戰略成功的關鍵,而歐洲目前在這兩方面明顯滯后。
“如果希望提高電動化戰略的成功率,就必須在基礎設施和供應鏈上加大投入。這正是中國的經驗。”凱倫尼烏斯稱。
他還指出,歐洲車企已為電動化投入數千億歐元,但當前政策迫使制造商將資源過度集中于純電動汽車,忽視了多樣化的低碳替代方案。
內部出現分歧,部分電動車企反對“軟化”目標
盡管行業普遍呼吁調整政策,歐洲汽車圈內部在脫碳路徑上分歧明顯。沃爾沃、極星等主打電動車的企業反對放寬2035年禁令。超過100位企業領袖計劃下周發表公開信,敦促歐盟維持零排放目標不變。
E-Mobility Europe秘書長克里斯·赫龍警告稱,“放松2035目標可能削弱投資者信心與消費者信任,同時給予全球競爭對手更多優勢。”
市場現實挑戰加劇,歐洲電動車進展不一
凱倫尼烏斯指出,中國電動車銷量持續增長,今年或將首次超越傳統內燃車,歐洲雖在銷量上也有提升,但受限于高額投資、利潤率低及美國關稅壓力等挑戰,整體進展不及預期。
目前,梅賽德斯在電動化轉型方面已落后于寶馬、大眾與雷諾。他強調,若歐洲希望在未來保持競爭力,必須在堅持碳中和目標的同時,更加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與供應鏈布局。(國際財聞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