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隨著資本市場活躍度持續提升,投資者入市意愿增強,部分無資質機構及個人趁機鉆營,以各類噱頭誘導投資者參與非法證券期貨活動或實施詐騙,嚴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、擾亂金融市場秩序。
對此,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、深圳證監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警惕非法證券期貨陷阱的風險提示,曝光四類典型違法案例,并給出 “四要四不要” 防范指南,助力投資者規避風險。
四類非法陷阱頻發,投資者需高度警惕
該風險提示提出,當前非法證券期貨及相關詐騙活動手段多樣,隱蔽性強,已出現多起投資者受騙案例,主要集中在四大類型:
一是場外(含港股境外)個股期權陷阱。投資者被誘導加入某微信群,群內某公司聲稱只需5萬元權利金即可買入市值100萬元的個股看漲期權,并宣稱可以交易港股境外期權,多次宣傳“虧損有限、盈利無限”,投資者支付款項后,該公司實際控制人卷款失聯。
二是場外配資陷阱。投資者被“高杠桿、零門檻”配資廣告吸引,在某分倉軟件平臺存入10萬元本金獲取50萬元操盤資金。操作后平臺顯示連續盈利,但當投資者要求提現時,平臺以系統故障為由拒絕,隨后無法聯系,本金無法取出。
三是投資咨詢陷阱。投資者被“買酒送牛股”廣告吸引,花費數萬元買酒后被拉入微信群接受“指導”,群內“老師”每日分享漲停股并發送虛假盈利截圖,投資者按建議進行操作后虧損嚴重,不久微信群也隨即解散。
四是假冒持牌機構詐騙陷阱。投資者被互聯網平臺某自稱為券商內部人員的不法分子誘導,相信其“可幫助開通機構賬戶,優先購買大宗交易折價股票”的話術,下載并注冊聊天專用軟件和仿冒交易軟件,注入大額交易資金后無法取出。牢記 “四要四不要”,守住財產安全底線。
如何避開陷阱?做到 “四要四不要”
為幫助投資者遠離非法證券期貨活動陷阱,上述監管部門特別提醒廣大投資者,務必做到 “四要四不要”,切實守護個人財產安全。其中,“四要”分別是:
一是要認準正規持牌機構。經營證券期貨業務須經批準,名單可在中國證監會、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查詢,如參與跨境投資,應通過“滬港通”“深港通”及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(QDII)等合規渠道進行;
二是要使用官方渠道。下載交易軟件請認準正規持牌金融機構官網,如發現可疑活動或詐騙行為,請及時撥打證券期貨機構官方網站公布的客服熱線進行核實;
三是要驗證收款賬戶。資金只能劃轉至持牌機構以公司名義開立的銀行賬戶,切勿轉入個人或第三方賬戶;
四是要留存證據。妥善保存合同、轉賬記錄、聊天記錄、推廣鏈接、相關人員聯系方式等,如不慎遭遇詐騙遭受損失,請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。
“四不要”分別是:第一,不要輕信“高收益、低風險”承諾;第二,不要加入來源不明的“投資群”“喊單群”;第三,不要向陌生APP、網站轉賬充值;第四,不要通過境外平臺、社交媒體私下交易。
監管部門呼吁,廣大投資者應保持理性,擦亮雙眼,自覺遠離非法證券期貨活動陷阱,共同維護深圳資本市場良好生態。投資者可隨時登錄中國證監會(www.csrc.gov.cn)、中國證券業協會(www.sac.net.cn)、中國期貨業協會(www.cfachina.org)、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(www.amac.org.cn)官網,查詢合法機構及從業人員信息,從源頭規避投資風險。
“特別聲明:以上作品內容(包括在內的視頻、圖片或音頻)為鳳凰網旗下自媒體平臺“大風號”用戶上傳并發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videos,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.”